舒伯特作品音乐会
声乐套曲《美丽的磨坊女》之《疑问》
演唱:亮歌
解读《美丽的磨坊女》短短31年的人生中,舒伯特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应属以诗入乐的艺术歌曲。在舒伯特之前,莫扎特、贝多芬等人也写过一些艺术歌曲,但都不是他们的创作重心,直到舒伯特才把诗与歌的創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境界。 当时德国的社会变革与文学发展刺激了舒伯特的创作灵感。这段时期文学界突然出现了哥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这样的诗人;社会权力中心逐渐从宫廷转移到中产阶级,宮廷不再是艺术家唯一的财力来源。钢琴开始普及,拥有钢琴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,女性弹钢琴更成为一种风尚。当家中有聚会时,女性大都要弹钢琴或唱诗歌以助兴,这促使诗歌和音乐创作达到高峰。 成功地掌握了艺术歌曲的创作技巧后,舒伯特开始进一步尝试声乐套曲的创作。声乐套曲是一组有关联、多半有故事情节的歌曲组合。舒伯特在声乐套曲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,到目前为止也可说尚无来者。之前只有贝多芬尝试过《致远方的爱人》,之后则是舒曼《诗人之恋》,但这两组作品在某些层面上还是不及舒伯特。 《美丽的磨房女》总共有20首歌曲,取材自穆勒的24首诗(舒伯特刪除其中四首)。舒伯特把20首诗分为5小段,第一段(1-4)叙述主人公来到磨房的情形,第二段(5-9)叙述主人公爱上磨坊主人的女儿,第三段(10-12)则是他尝到爱情甜蜜的滋味。然而快乐的时光总不长久,情敌猎人在第四段(13-17)出现,主人公开始变得愤怒,既而绝望,在第五段(17-20)走上自我毁灭之路。舒伯特从1828年开始创作这部声乐套曲,这段时间他曾因病住院,因此《美丽的磨房女》的前几首可能是在病床完成的。或许创作能让舒伯特忘却些许病痛呢! 《美丽的磨房女》主人公是一个旅者。19世纪艺术作品中有两种旅者,第一种借旅行寻找自己的理想和未来,如:朝圣者、骑士和艺术家等;第二种则是想逃离中产阶级生活的人(如普契尼歌剧中的主角)。这里的主角属于前一种。这个主人公在旅行中来到一个磨房,在那里邂逅并爱上了磨房主人的女儿。好景不常,这种女孩爱上象征阳刚的猎人,导致他走上不归路。 “小河”在整组诗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:是小河指引他来到磨房,与他分享喜悦、听他倾诉凄苦,所以“水”可以说是这组诗的灵魂,某些层面上甚至代表主角的命运,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。 |